欢迎访问爱宝丫
在线咨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简介_地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医疗水平 。对该医院的详细介绍 。

基本情况

- 成立时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于1931年3月1日 ,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肿瘤专科医院之一 。

- 主管部门:医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 ,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共建托管单位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简介_地址

-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

- 医保定点:是医保定点医院 。

地址与联系方式

- 徐汇院区:上海市徐汇区东安路270号 。

- 浦东院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新公路4333号 。

- 电话:021-64175590 。

- 网址: 。

创立与早期发展

- 创立背景:医院的前身是 “中比镭锭治疗院” ,由比利时驻华医学会于1931年3月1日创办 。

- 迁移与发展:1937年迁至法租界齐祈路45号 ,1938年迁至霞飞路1729号 ,1940年交由会管理 ,1945年由接管 。

现代发展

- 归属与更名:1954年划归上海第一医学院 ,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 ,1968年更名为上海市肿瘤医院 ,2000年并入复旦大学 。

- 设施与科室:医院设有徐汇院区和浦东院区 ,并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高度融合 ,拥有多个临床医技科室 ,包括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等 。

科室设置

- 临床科室:包括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胃外科、大肠外科、泌尿外科、外科、肝脏外科、神经外科等 。

- 医技科室:放射治疗中心、病理科、检验科、药剂科、内镜科等 。

特色服务

- 多学科综合治疗:医院设有多个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 ,涵盖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12个肿瘤类型 ,提供系统化治疗 。

- 互联网医院:提供图文问诊、复诊开药、处方缴费、送药到家等服务 ,方便患者远程就医 。

科研平台

- 重点学科与实验室:医院拥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肿瘤学、病理学)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肿瘤科、病理科、中西医结合科)等 。

- 科研机构:包括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 ,致力于肿瘤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

科研成就

- 重大成果:医院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如 “全球首个原发不明肿瘤III期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上发表 。

- 科研投入:2023年 ,医院新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9项 ,获得各类科技奖项14项 ,科研总经费屡创新高 。

国际合作网络

- 合作机构:医院与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新加坡国立健保集团癌症中心、法国Gustave-Roussy肿瘤中心等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

-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如上海国际乳腺癌康复论坛、中国肿瘤学术大会等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

科研成果转化

- 产医融合:与联影集团合作 ,推动高端医学装备的应用和肿瘤领域 “顶天立地”的医疗卫生新格局建设 。

- 技术引进:引进国际先进的肿瘤诊疗技术 ,如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 ,提升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卓越的医疗水平和国际化的科研教学能力 ,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肿瘤治疗领域的佼佼者 。医院不仅在肿瘤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还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 ,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如下:

历史沿革

- 193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前身 “中比镭锭治疗院”在上海成立 ,这是中国最早的肿瘤专科医院 。

- 1954年:医院划归上海第一医学院 ,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 。

- 1960年:医院迁至东安路270号 ,成为上海重要的肿瘤治疗中心 。

- 2000年:随着上海医科大学并入复旦大学 ,医院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并更名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发展历程

- 临床与科研:医院在肿瘤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包括放疗学和病理学的奠基 ,以及肿瘤内科和外科的开创性工作 。

- 设备引进:2025年 ,医院引进了新一代全身超高磁场5.0T磁共振成像仪 ,提升了肿瘤影像诊断的精准度 。

- 学科建设:医院强调名医大家的培养和一流学科的建设 ,推动肿瘤学的发展 。

- 国际合作:医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引进国际先进的肿瘤诊疗技术和理念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医院专家团队和主要医疗特色的相关信息:

专家团队

- 马学军教授:擅长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的放射治疗和综合治疗 。

- 应红梅教授:专注于鼻咽癌及其他头颈部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 彭家元教授: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方面具有专业指导能力 。

- 黄妍副主任医师:擅长宫颈癌、宫体癌和卵巢癌的手术治疗 。

- 向俊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头颈肿瘤外科工作 ,尤其在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手术、综合治疗方面有深入研究 。

- 王芬博士:在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多个专业委员会中担任青年委员 。

主要医疗特色

- 多学科综合治疗:医院率先成立了12个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 ,以病人为中心 ,由多学科教授共同参与讨论每个患者的诊治方案 。

- 先进医疗设备:医院拥有质子重离子设备 ,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

- 科研实力:医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在肿瘤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治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肿瘤治疗方面展现了多项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优势 ,一些关键领域的详细说明:

最新科研成果

-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邵志敏教授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模式的研究 ,该研究基于中国人群的乳腺癌原创新药研究 ,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提供了 “中国方案” 。

- 胃癌治疗研究:郭伟剑教授与徐大志教授团队在2025年ASCO GI会议上报告了一项关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nab-pof方案转化治疗初始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局限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研究 ,结果显示主要研究终点R0切除率为75% 。

- AI赋能乳腺癌风险分层:研究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 “Multimodal integration using a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facilitates risk stratification in HR/HER2 breast cancer”的研究论文 ,开发了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CIMPTGV ,用于预测HR/HER2-乳腺癌的复发风险 。

技术优势

- 泛实体瘤靶向诊疗一体化放射性药物:宋少莉教授领衔的 “泛实体瘤靶向诊疗一体化放射性药物项目”专利技术成功实现转化 ,这是我国首个泛肿瘤类型的靶向放射性诊疗一体化药物专利技术的院企转化 。

- 复合式冷热消融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手段 ,通过一根约2mm的消融针进行-196℃的深低温冷冻和85℃的超高温加热 ,对肿瘤治疗部位进行物理性彻底的杀灭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 ,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