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是中国著名的医疗机构 ,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教学和研究服务 。关于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详细介绍和专家挂号相关信息 。
官网链接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网: 。
- 其他附属医院官网:
-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基本信息
- 成立时间: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10年 ,前身为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 。
- 医院等级: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拥有多个院区 ,包括越秀总院、黄埔院区、南沙院区等 。
- 医院规模:现有在编职工4576人 ,开放病床2228张 ,年门急诊量约420万人次 。
学科设置
- 国家重点学科:医院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 ,涵盖肾内科、普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和耳鼻咽喉科等领域 。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设有3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覆盖广泛 ,包括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 。
科研和教学
- 科研成就:医院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成果奖 。
- 教学任务:作为中山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 ,医院承担医学本科60%以上的临床教学任务 ,拥有丰富的博士和硕士授权点 。
预约挂号渠道
- 掌上中山一院APP:通过APP可以直接预约挂号、查询检查结果和办理入院手续 。
- wx公众号:关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众号 ,选择 “就医服务”进行预约挂号 。
- 自助服务机:在门诊楼1-8楼的自助服务机可以办理预约挂号和当日挂号 。
常见问题解答
- 实名认证:首次就诊未进行实名认证的人员 ,可以通过门诊楼1-8楼的自助服务机、wx公众号或APP完成实名认证 。
- 预约号满:如果预约号满 ,可以在就诊当日早上07:00通过APP挂当日剩余号 。
- 报到就诊:到达医院后 ,可以通过手机APP、wx公众号或自助服务机快速报到就诊 。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是中国一流的综合性医院 ,拥有强大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 。通过官网、APP、wx公众号和自助服务机等多种渠道 ,患者可以方便地进行预约挂号和就诊 。医院在多个学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教学服务 。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系统包括多家分院 ,一些主要的分院信息: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院本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 黄埔院区:广州市黄埔区
- 东山院区:广州市东山区
- 南沙院区:广州市南沙区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
- 院本部:广州市沿江西路107号
- 南院区:广州市海珠区
- 增城院区:广州市增城区
- 南校区门诊部:广州市海珠区
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天河院区: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
- 萝岗院区(岭南医院):广州市黄埔区开创大道2693号
- 粤东院区: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新县城公园北路124号
- 肇庆院区: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砚阳路1号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
- 院本部: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梅华东路52号
5.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 院本部:广州市天河区员村二横路26号
- 南沙分院: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珠电路15号
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 院本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圳园路628号
7.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 院本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3025号
8. 中山大学附属第九医院
- 规划中: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片区
9. 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中山眼科中心)
- 院本部:广州市越秀区先烈南路54号
10.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光华口腔医院)
- 院本部:广州市越秀区陵园西路56号
11.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防治中心)
- 院本部: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651号
要通过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官网预约专家挂号 ,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访问官网:打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或中山大学附属其他医院的官方网站 。
2. 实名认证:在网站上进行实名认证 ,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信息 。
3. 选择科室和医生:在网站的预约挂号系统中 ,选择您需要就诊的科室和具体的专家 。
4. 填写个人信息:填写您的个人信息 ,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 。
5. 选择预约时间:选择您希望就诊的时间段 ,系统会显示可预约的时间段供您选择 。
6. 确认预约:确认预约信息后 ,系统会生成预约确认短信 ,您凭此短信即可在预约时间到医院就诊 。
7. 报到就诊:在就诊当天 ,提前到达医院 ,通过手机APP、wx公众号或自助服务机进行报到 。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脓毒症免疫治疗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管向东教授和吴健锋主任医师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上发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临床试验(TESTS研究) 。该研究结果表明 ,胸腺肽α1不能降低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 ,但对老年和患有慢性病的脓毒症患者可能有潜在益处 。
2. 双靶神经环路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戎利民教授团队在《The Spine Journal》上发表了关于双靶神经环路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机制研究 。研究发现 ,双靶神经环路磁刺激能够通过生长相关蛋白43 (GAP43) 抑制少突胶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 ,从而促进轴突再生和髓鞘化 ,改善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 。
3. 主动脉瓣狭窄的营养评估与生存预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廖新学/庄晓东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发表了一项研究 ,发现营养状况与中度以上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研究强调了营养评估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 。
4. 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苏士成团队在2024年发表了多篇高分论文 ,探讨了肿瘤抗原认知、线粒体靶向纳米平台、肿瘤免疫治疗耐药机制等 。这些研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潜在治疗靶点 。
5. 克罗恩病爬行脂肪形成的新机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兰平教授、何任医师团队在《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 ,阐明了肠系膜微生物诱导的巨噬细胞代谢改变介导克罗恩病爬行脂肪形成的新机制 ,为爬行脂肪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 。